咨询热线:

137-6147-7738

您所在的位置: 上海汤容滨律师网 >新闻热点

律师介绍

汤容滨律师 汤容滨律师,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院,工作态度认真、思维敏捷严谨、法学功底扎实。在诉讼案件中,汤容滨律师善于运用证据,归纳案件事实,对案件的核心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努力实现当事人诉讼利益的最大化。在非诉讼案件中,汤容...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汤容滨律师

手机号码:13761477738

邮箱地址:13761477738@139.com

执业证号:13101201210419994

执业律所:上海丰进立和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上海市成都北路500号峻岭广场26楼

新闻热点

争夺抚养权大战在即,该如何收集有利证据?

夫妻离婚纠纷除了因为财产房产分割问题产生矛盾,还有一个重要的纠纷原因是为了争夺孩子抚养权。如果双方都想要抚养权,究竟抚养权该判给哪一方,则就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抚养对孩子是很有利的。那么实践中,争夺抚养权证据怎么收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离婚双方都想要孩子,如何收集争取孩子抚养权的证据。

一、争夺抚养权时的证据怎么收集

现实中,分开的父母往往会就子女的抚养权问题争论不休、僵持不下。此时,双方都想要子女抚养权的话,则就只能由法院作出判决。而对于父母来讲,收集相关证据证明自己比对方拥有更好的抚养条件是很重要的,到底这个抚养权证据怎么收集?多数案件存在争夺孩子抚养权问题。此时,最好是聘请婚姻家庭方面的律师为好,因为婚姻律师一般不考虑您是出于何种原因争取孩子抚养权的,而只考虑如何达到委托人的目的。这里就争取子女抚养权取证问题提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文化学历等一般差距不大,但这并不表示就没有差距,比如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

2、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很多时候,孩子特别对于学龄前儿童,不是夫妻一方带,而是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处理原则,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但有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当然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4、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法院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对其最为有利一方抚养。

二、抚养权纠纷中需要提交哪些证据

孩子抚养权,目前离婚案件基本上都是争夺孩子抚养权,最大的原则就是要儿童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我国婚姻法,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儿童权益公约,都体现了这个理念和原则。关于孩子抚养权的案件,法院审判原则有三个:

1、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归母亲,除非母亲根本没有任何的能力,而且她也表示不要,这两点都要具备。

2、两周岁到十周岁孩子的抚养权,要看父母哪一方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条件。

3、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抚养权,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涉及到孩子抚养权的证据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工作收入证明;

2、住房证明;

3、孩子户籍上学证明;

4、照片、录音、录像,反映孩子跟父母哪一方关系更好;

5、父母的品行或身体疾病的证明。

抚养权的争夺,在离婚的时候往往是比较激烈的。尤其是现在家家户户基本就只有一个孩子,不管是哪一方都更想子女跟随自己生活。而法官在对抚养权进行判决的时候,肯定是要看双方提供的证据,综合判断一下哪方的抚养是对子女更有利的。

如果是十岁以上的孩子,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一方抚养,算是对其的补救吧。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已经比较清楚实践中该如何来收集争夺抚养权的证据吧。由于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不懂法律,不懂诉讼技巧,导致最终要不到孩子的抚养权,甚至导致离婚的时间变长,建议当事人最好是事先就自己的事情咨询专业离婚纠纷律师,或是委托律师来帮助自己。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17 www.tangrongb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08582号-2

扫码关注×

添加关注,精彩分享